大众心理的表现很多,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申银优配,是长期以来社会实践、人生经验的逐步积累、传承、沁润、影响的结果,每一个人无不打上它的烙印。
第一是见官就媚。官者管也,手中握有公共权力。百姓和下属想办事或不被坏事,自然得媚官,这个可以理解。但无论和自己有无利益关系,只要是官就敬之、媚之、捧之,这不能不说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。
历史上官是老爷、大人,百姓是草民、小人,当官有其仪仗、官暑、服饰、交通工具、住宅规制,老百姓不能僭越,否则就是犯罪。百姓见官得下跪或回避,还有不准百姓坐轿的、不准穿戴丝绸的、不准夜里掌灯的、不准建造高门楼的等等,把老百姓贬低得草芥不如,百姓在官的面前只能恭恭敬敬、百般奉迎——即使恨之入骨,也得和颜悦色。怕官、敬官、媚官都是因为他们手里有权,可以左右百姓的命运。时间长了,媚官就成了习惯、风俗、文化。百姓习以为常,官员很是受用。
有些风气一旦形成便具有很强的惯性申银优配。积习难改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如今,人民当家做主,旧时代官府套在百姓身上的枷锁早已砸碎,百姓也可以建别墅、坐软卧、穿绫罗、买轿车,当官的是人民的公仆,可百姓见了官依旧改不了“媚”习。看来有些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啊。
展开剩余58%第二是见富就谀。可能是几千年来老百姓太穷了、穷怕了,富裕、发财是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愿望,所以见了认识的富豪非常崇拜、格外奉承。其实都知道,富豪也不会分钱给大家,更不会无缘无故地帮助穷人,他们钱越多越看不起穷人(个例除外)。按理说,你富归你富,与我有何干。可富豪们用金钱铺出来的路、买出来的势、换回来的名,着实让大家见识了金钱的魔力。所以对富豪的谀可以理解为是对金钱的膜拜、对发财的向往和与富豪认识的心理满足。
如今,百姓生活可谓史无前例的富足,其衣食无忧程度和生活生存状态处在历史最好时期。但财富从来都不是平均的,任何时候都有相对的穷富之分,何况人对财富的追求几乎没有终极目标。所以对富豪的“谀”的延续也就不奇怪了。
第三是有事就“跑”。这个跑就是找人的意思。这个是最具特色的大众心理的具体反映。为什么这样呢?原因很复杂,历史很悠久,幕后很微妙。几千年的风气、九百万个事实证明:有事得跑。跑是心意、态度、感情、管道,无动于衷那叫不明事理、麻木不仁。大凡有点关系,哪怕是人托人托人再托人,或是求亲朋的亲朋的亲朋,也得尽力而为、不留遗憾。跑的过程就是低声下气的过程、求爷告奶的过程、央亲托友的过程、请客送礼的过程、筹钱花钱的过程。旧时代官府从来没有说过办事得“跑”,但大家都知道没有说出来的才是真家伙,心照不宣,各悟其意。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现象:越不让跑越跑得紧、急、快,加剧了跑的盛行,普及了跑的技巧,成就了跑的文化。
如今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,很长时间以来,政府办任何事情都在推行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明确反对遇事就“跑”申银优配,并为此采取了很多制度、技术措施。可惜“跑”的风气、习惯还没有完全绝迹,“跑”的心理在一部分人那里还“根深蒂固”。看来彻底解决“跑”的问题也需要时间啊。
发布于:河南省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